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 第13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2节

    十天后,唐健在武昌战时指挥部召开了反攻前最后一次高级军事会议,所有南方军海陆军中校级以上军官全部参加。
    会议上,唐健主要重新复述了一遍关于战略大迂回和战略大纵深想结合的作战方针,并且将作战任务具体细分派到各个部队的手中。
    如今南方军主要的常规作战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余万,在反攻时这二十万大军被分为三个方面军,第一军为聂士成率领的西路大军,兵力达到了八万,准备由鄂入陕,挥军北上;第二军为孙万龄率领的东路大军,兵力达到了五万人,北拒曹锟,固守南京;第三路军威叶祖圭率领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全体官兵加上海军陆战队以及参与登陆作战的陆军,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余人,海陆军联合作战,准备登陆秦皇岛, 而唐健则率领剩下兵力固守武昌,遥控指挥。
    会议期间,三路大军统帅聂士成、孙万龄、叶祖圭分别报告了本部的反攻准备情况,一些高级军官,诸如冯国璋、段祺瑞等人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大部分在通过论证之后都被采纳。
    会上还预测了各种突发情况,并相应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整个作战会议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天后,这次的高级军事会议圆满结束,各军指挥官都回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队,积极准备接下来的反攻。
    这一日,新任武昌卫戍司令段祺瑞一个人站在江边,远眺远方,目光迷离。江风徐徐,不断吹动着段祺瑞军装的下摆。
    段祺瑞对着滚滚长江轻叹了一口气,然后苦笑一下准备回去,段祺瑞刚抬头,恰好看到唐健独自一人朝这边走来。
    唐健笑道:“这么了,芝泉,看你最近心情不怎么好啊?”
    段祺瑞对唐健的突然出现有点诚惶诚恐,不敢有所隐瞒,便立即立正行军礼,说道:“报告,多谢司令关心,一些小事困扰心头,所以出来散散心。”
    “是么?”唐健没有带一点架子,而是从口袋里掏出烟,给段祺瑞点上一支,然后自己也点上一支,接着问道:“难道是因为我没有让你参加西路军和冯国璋一起北上而心情不佳?”
    段祺瑞赶紧收起嘴上的烟,低头道:“司令,卑职绝没有这个意思!”
    唐健见段祺瑞一脸紧张,便拍拍他的肩膀,示意放松,说道:“没事,有什么不愉快就说出来,或者我做的有什么不对你也可以指出来,一个大老爷们,把心事都憋在心里,堵的慌!”
    唐健平和近人的神态让段祺瑞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不少,段祺瑞最后也就没有了避讳,打开了话匣子便说了起来:“今天偶见滚滚江水,突然感悟世事如水,变幻无常,想到自己前些日子还是江对岸北洋新军中的最忠心的军官之一,没想到今天已经走到了和袁世凯的对立面,加入了南方军,开始和北洋新军相抗衡。呵呵,北洋新军里有不少的师长团长曾经都是我的同窗呢!”
    唐健开玩笑道:“怎么?反悔了?”
    段祺瑞歉然一笑:“司令,我说实话,您可不要介意啊!”
    唐健爽朗的大笑起来:“没事,但说无妨!”
    “是,司令。之前司令设计反间计置我于险地的时候,我确实很恨司令,我甚至不想投靠司令,但经不住徐树铮的劝告,再说了,也确实是没有了去处,无奈之下才投奔了南方军。”
    唐健吐出一口烟,颔首微笑,示意段祺瑞继续说下去。
    “不过来到南方军的日子久了之后,我对南方军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我觉得当初来这里是个明智的选择。”段祺瑞坦诚的说道。
    “哦?这话怎么讲?”唐健翘首问道。
    “当初在北洋新军的时候,那些当官的个个都想着怎么巴结上面的人,时刻想着怎么高升,军队不像军队,倒像是个肮脏的官场。可南方军就不一样了,不管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除了军事指挥上,平时生活中都是人人平等,丝毫看不到有任何特权私利,包括司令您,这一点还是让我很钦佩的。”
    “另外,也要谢谢司令,是司令让我看清了袁世凯的真正面目,枉我对他忠心耿耿,他却对我擅加怀疑,不经详查就要置我于死地,幸亏徐树铮机灵,要不然我此时已经是江边一堆枯骨了。”段祺瑞脸上浮现一抹悲痛之色。
    袁世凯对他有知遇之恩,段祺瑞待袁世凯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般,没想到最后袁世凯的猜疑差点让他送了性命。所以,唐健的反间计对于段祺瑞来说可以算是因祸得福啊!
    唐健正认真的听着,段祺瑞突然跪在唐健的面前,说道:“最重要的是,我还郑重感谢司令!”
    “哎,你我何必多礼,快快站起来!”唐健赶紧拖住段祺瑞的双臂劝道。
    段祺瑞神色坚决,说道:“请司令让我把我说完,不然芝泉的心里会不舒服的。”
    唐健见劝阻没用,只要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
    段祺瑞跪在地上,说道:“想我段祺瑞乃降军之将,承蒙司令不弃,司令收编我部之后,不仅没有打散我部的编制,还将整部编入武昌守卫部队之一,成为了卫戍武昌指挥部,保卫司令人生安全的重要卫戍力量!司令的绝对信任让段祺瑞感动不已,同样也让我部军中所有的将士们感动不已。”
    “我们知道司令不让我部北上还有另外一个愿意,那就是司令不想看到曾经作为同僚的北洋新军和我们自相残杀!司令为我们所想所为,我部全体官兵深受感动,部下们都纷纷想我表示,愿意誓死跟随司令,以报答司令的信任之恩!”段祺瑞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
    唐健扶起段祺瑞,点头微笑说道:“芝泉能够理解我的苦心就最好了。”
    段祺瑞眼红哽咽,紧紧握着唐健的手没有说出话来。
    其实这些都是唐健特意安排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初唐健决定要将段祺瑞的整部留下身边当做卫戍部队的时候,严复是怎么也不肯答应,说是他们刚刚归附,军心不稳,不适合留下身边,应该打乱他们的建制,将段祺瑞麾下的部众全部打散到各军中,以防后患。
    然而,这一次唐健没有采纳严复的建议,他觉得段祺瑞是一员虎将,虽然段祺瑞已经归附了南方军,但是他的心可能还在北洋新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段祺瑞死心塌地的彻底归附南方军,让他部队成为南方军中的一支精锐之师。
    幸好,唐健赌对了,经过一系列的安排之后,段祺瑞已经彻底适应了新的身份,并开始对唐健效忠了。
    段祺瑞擦了擦眼角,说道:“司令,我还有一事要向您禀报。”
    “直说无妨。”唐健应道。
    “前几日,我和聂老将军以及冯国璋两人一同联名写了几封书信,我们将这些信都寄给了原来我们在北洋新军中比较要好的同僚,劝告他们弃暗投明,袁世凯已经不值得他们愚忠,我们三人就是最好的明证,让他们择机率部投诚,加入南方军!”段祺瑞说道。
    “好啊!”唐健拍手叫好,如今南北征战是迫不得已,同室操戈也是袁世凯率先挑起的,唐健并不想真的要对所有的北洋新军赶紧杀绝,毕竟他们也是自己的同胞,只是各自的阵营不一样而已。
    如果北洋新军里有更多的部队愿意率部投诚,这正是唐健喜闻乐见的。这样的话,这场内战中死伤的无辜中国人就会减少很多,不管是对北洋新军还是对南方军都是一件大好事啊。
    “这么说司令赞同我们这么做?当初我还担心没有经过司令的同意,司令会责怪的。”段祺瑞舒了一口气,当初写信招降一事也是一时兴起,段祺瑞之前因为时间紧急,没有向唐健报备,此时他见唐健并没有责怪,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我何止赞同,我还会支持你们这么做,这是件好事啊!”唐健笑道:“那我现在就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写些这样的书信给你以前的同僚,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率部投诚,之前所有的摩擦争斗一笔购销,归附之后,所有的人军衔军职不变,部队建制也不作更改,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待在自己的老部队!”
    “太好了,有司令这句话,我想很多人都愿意率部投诚的!”段祺瑞高兴的说道。
    “那说好了,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唐健鼓励的重拍了一下段祺瑞的肩膀。
    “恩。”段祺瑞用力的点了一下头。
    ……
    1904年的初春,春寒料峭,新枝吐芽,大地万物开始从漫长冬季的沉眠中醒来。
    由于荆州重新回到了南方军的手中,安庆也已经易帜,位于汉口的北洋新军迫于南方军压力后撤一百里,自此,长江防线大部分已经落入了南方军之手。
    北洋舰队随后只是在长江沿线象征性的布置了一些轻型舰艇,然后其他北洋舰队主力战舰纷纷云集上海外滩,位于浙江的两万南方军和福州的海军陆战队也都乘坐运兵船抵达了杭州湾,准备挥军北上!
    第三卷 战火远东 第九十七章 兵入咸阳
    南方军的动作很快就传到了袁世凯的耳朵中,袁世凯听闻南方军近期有较大的动作后惶恐不已,连忙召集幕僚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事。
    作为袁世凯重要智囊之一的唐绍仪必定参加,而其他袁世凯尤其信任的赵秉钧、梁士诒两人也全部到场,唯有从江苏返回的徐世昌不见了踪影。
    袁世凯扫了一下在场的幕僚智囊,唯独不见徐世昌,心中不悦,便问道:“徐世昌呢?他怎么没有来?从江苏回来之后也不向我述职?”
    徐世昌一直是袁世凯的军师,但是自从袁世凯当上大清海陆军大元帅之后,徐世昌的态度便一直模棱两可,当初袁世凯在就任海陆军大元帅的大典之上,也是唯独徐世昌没有参见,很不给袁世凯面子,对此袁世凯因为徐世昌是他的结拜大哥便一直隐忍不发,没想到今天这么重要的事还不来!
    去年出了冯国璋投敌之事,袁世凯为了杜绝相似的事情发生,便派了徐世昌前往南方前线任督军一职,让袁世凯没有想到的是徐世昌前脚刚离开荆州,王士珍就兵败身死。
    虽然徐世昌有督军之名,但袁世凯知道,徐世昌对他已经心存不满,任督军也只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让袁世凯一直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从前作为他第一军师的徐世昌变化会如此之大,完全没有了以前作为结拜兄弟时的那种亲近之感,反而两人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
    唐绍仪见袁世凯发问,从身旁提起一个包裹,走到袁世凯的身前,说道:“大帅,这是徐大人的官印,还有他给您的一封信。”
    袁世凯顿感不妙,打开包裹,拆开那封信,只是看了片刻,脸色剧变,顷刻之后便勃然大怒,将信和包裹狠狠的摔在的地上。
    厅中众人见袁世凯发火,都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唯有唐绍仪上前一步,劝道:“徐大人说了什么让大帅如此置气?”
    袁世凯拂袖气哼哼的说道:“归隐?他竟然想要归隐?他难道忘记了当初是谁资助他上京赶考,是谁把他从翰林院提拔出来的。如今正是我用人之际,他却甩手想学陶渊明归隐田园,实在是让我寒心啊!”
    听到袁世凯呵斥徐世昌,唐绍仪耳边忽然响起了前夜他和徐世昌在家中凉亭小酌时的谈话内容。
    期间,唐绍仪举杯问道:“卜五兄,为何自袁大人就任大元帅以来你就和他渐渐疏远,此时南北内战,正是用人之际,为何你对一些事情也不上心了?”
    徐世昌不以为然,摇头晃脑的喝着酒笑道:“急流勇退方显大智慧啊!”
    “哦?这是何解?”唐绍仪追问道。
    徐世昌仰天大笑:“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乡者多,则国弱;志为圣贤之人多,则国治;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啊。”
    “原来卜五兄早就看出来了啊!”唐绍仪感同身受。
    徐世昌苦笑道:“少川,你知道吗?我对他很失望,真的很失望,他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慰亭了。之前我一向为慰亭马首是瞻,为之出谋划策,肝脑涂地。可是竭力辅佐的结果却让我始料未及啊!”
    “慰亭当年的爱国之心早已经荡然无存,只知道全力经营他的袁家天下,妄图谋朝篡位,此时如果再不分道扬镳,那就得同流合污,背上千古骂名,还是三十六计,走为好记的好,哈哈……”徐世昌洒脱的爽朗大笑,丝毫不介意一下子从一个位高权臣变为平民布衣的落差。
    “这是我的官印和信,希望你帮我转交给袁世凯,明日我即将隐居田野,过过隐士的生活,呵呵。”徐世昌随即递给唐绍仪一个包裹。
    唐绍仪接过包裹,点头道:“卜五兄放心,我一定会将信和印章交到慰亭的手中的!”
    言毕,徐世昌起身飘然而走,留下一句让唐绍仪揣摩良久的话,“此地不宜久留!”
    唐绍仪的思绪瞬间回到了现在,他见袁世凯仍旧是一脸的怒容,便劝道:“慰亭,也许卜五真的是有苦衷还说不定呢!他如今只是归隐田园,又不是投奔了南方军,日后还有机会请他出山的。”
    袁世凯闻言,觉得唐绍仪说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迫于现在战局紧迫,便没有再追究徐世昌一事,接下来便和众人开始商议应对南方军的事情。
    袁世凯身后的墙上有一张巨幅地图,地图上,自江苏到山东境内的沿海地区都被勾上的很多红色的标记。
    袁世凯指着墙上的这些红色标记的地上说道:“大家都注意到了,自江苏到山东境内的多处沿海地区都遭到了北洋舰队的猛烈炮击,但是北洋舰队都只是邀相炮击,并不直接登陆,大家讨论一下,北洋舰队这么做是有什么目的?”
    梁士诒沉吟片刻之后便率先发言,说道:“我觉得北洋舰队的目的旨在试探鲁、浙两省北洋新军的真正实力,在地图之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北洋舰队的火力射程范围大多数是在北洋新军兵力密集的海岸线上。我想北洋舰队意在试探出两省海防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域后,然后直接登陆。”
    袁世凯虽然表面上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但是他的心里却直摇头,这个答案并不是他心中的答案。在这么多人里面,他袁世凯才算是真正比较了解唐健的人。
    刚刚梁士诒所说的北洋新军的战略意图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不是唐健行军作战的一向风格。
    唐健用兵诡异,讲究的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备,绝非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打法,他的战略意图并不会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赵秉钧说道:“大帅,我觉得不能将北洋舰队炮击鲁、浙两省当做单一事件来看待,这也许是南方军的声东击西之计,真正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很有可能是他们的陆军。”
    袁世凯勉强的点了点,说道:“智庵说的还是有点道理,我刚刚从前线得到消息,南方军的聂士成一部总计八万余人不久前消失在了秦岭以南。”
    “八万余人消失在了秦岭以南?”在场的每个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就是唐健的高明之处啊!”袁世凯叹了一口气道。
    这时,唐绍仪插嘴道:“好一招声东击西啊!北洋舰队不断炮击鲁、浙两省,对直隶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不管北洋舰队是否会在这两省境内登陆,但北洋舰队确实对直隶、对北京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为了以防万一,想必大帅已经调集重兵固守鲁、浙两省,直隶天津等地更是严正以待了。然而,南方军的真正目的也许不是鲁、浙两省,而是直隶!”
    “什么?直隶?唐大人的意思是说聂士成所部会越过秦岭,进入咸阳,然后沿汾河平原,直插太原,最后兵抵直隶?”梁士诒惊讶的说道。
    唐绍仪肯定的点了点头:“完全有可能!”
    唐绍仪的话刚落音,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袁世凯,希望袁世凯对这一观点做出评论。
    袁世凯同样点了点头,肯定了唐绍仪的这一想法:“少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唐健善用奇兵,聂士成的八万大军很有可能会走这一路线。”
    “可是,翻越秦岭,入咸阳,转道汾河平原,到达山西太原,这一带地势险恶,路程何止千里,聂士成这不是自讨苦吃么?”梁士诒不解的问道。
    袁世凯冷哼一声,说道:“这就是唐健的聪明之处,河南、山东、安徽、浙江、山东五省我都有重兵把守,唐健的南方军如果想要沿河南或安徽北上的话,当地的北洋新军会层层阻击,就算聂士成的西线军最终抵达了直隶,然而他在北上的路途上消耗了大部精锐,已经无法和直隶内的五万北洋新军精锐相抗衡了。”
    梁士诒赶紧拍了一下脑袋,歉然道:“卑职愚笨,卑职愚笨!”
    袁世凯道:“接下来,一方面要防备北洋舰队登陆鲁、浙两省,另一方面,我会从河南调集部分新军前往太原对聂士成部予以狙击!”
    这时,唐绍仪突然将目光紧紧放在了山海关旁的秦皇岛,他突然有一个奇怪的预感,这也许并不是唐建的声东击西之计,而是双管齐下,。
    唐绍仪觉得秦皇岛很有可能才是北洋舰队真正的登陆地点。唐绍仪抬头看了看台上仍在滔滔不绝讲着话的袁世凯,轻摇了一下头,只是低声念了声:“蒙宋金之战!”然后将这个念头深深埋藏在了心里。
    ……
    1904年四月,聂士成的西线远征军顺利抵达了咸阳,聂士成部在陕西只是遭到了一些象征性的抵抗便轻易拿下了咸阳。
    由于袁世凯将军事中心都放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陕西咸阳并无太多兵力,只有五千北洋新军加上三千民防团的民兵,加起来也不过万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