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1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18节

    时知也这么觉得,等过几年观察一下局势再说,她希望这批东西最好永远没有用武之地。
    没几日留在氓山的人传来消息,那些兵士果然在挣脱捆绑后以为是工匠和民夫下的手,就想跑出来报信,但一出来就发现外面早已经变天,于是许多人拿了在山洞里发现的金子就逃了,剩下的看这样的情况也都各自散去了。
    而就像时知猜测的一样,氓山藏着荣安太后的宝藏这件事也很快传了出去,很多人前去打探,就连长安都特意派了人过来,可最终都一无所获。
    白雀他们要在猫耳山待挺长时间,时知也嘱咐了一起去猫耳山的人短时间不要出任务,就安心盖房子好了。
    孙女回来了崔教授在家住了两天才又回农庄了,时知倒是很想和爷爷一起去,但她功课落下不少,再这样下去阮妈妈要炸毛了。
    白雀送时知回来后就去了猫耳山,时知告诉他建造基地的大部分东西都已经运到了山里,只要再补一部分生活物资就可以动工了。
    白雀这次回去就是要带着那五十个工匠和自己手下一起把房子建起来,时知下的命令是入冬前得把房子起好,过了年她要把筛选合格的人送过去培养。
    白雀和他手下带回来的上百个孩子分散在各个庄子里一边做活一边识字数数,每个孩子的品性能力都有人在暗中记录。
    时知的整理的教材已经差不多了,过了年她会亲自去猫耳山住一段时间。
    “女郎,庄子上送来的六个小丫头都安排好住处了。”阿葫如今负责时知院里的人事安排,加了六个小女使自然得她来安置。
    时知手中练字的笔没有停下:“知道了。”
    这六个女孩子最大的九岁最小的七岁,都是白雀他们带回来的,经过半年观察,时知挑出了最出色的六个女孩子。
    她打算提前培养一些“小助手”,留给她准备的时间越来越短,她必须准备的更充足些。明年去猫耳山阿茄阿葫她们不适合跟着,男孩子也不适合贴身跟着她,所以最终选了六个女孩子。
    六个女孩儿在庄子上养了半年,小脸不再是面黄肌瘦的样子,但突然被领到家主府她们还是有些忐忑。
    但这半年跟着学了规矩也学了字,见到时知后也都规规矩矩行了礼。
    时知看着几个小孩子强做镇静的样子笑了笑:“不用怕,府上的人大多和气,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几个女孩低着头不敢答话,时知也不勉强又继续温声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啊?”
    “奴婢们请求女郎赐名。”
    稍微大一些的女孩儿大着胆子回话,她们听带她们来的人说了,她们交了好运了,跟着女郎可是有大前程的,女郎身边的差事比家主那里都吃香呢。
    她们在庄子上就听过,有脸面的仆人都是主家赐名的,如果能赐姓崔,那更是一种荣耀。
    时知不知道这些女孩子来之前已经被庄子的仆人“洗脑”了,但她也了解这个时代的一些认知。
    时知把自己写的字抽出一张来:“上面的字学过了吗?一起念出来。”
    几个女孩看了一眼纸张,她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学习能力自然很不错。
    “勤学之、明辨之、笃行之。”
    时知满意的点头:“这是我先生对我的期待,也是我对你们的期待,勤、学、明、辨、笃、行这六个字以后就是你们的名字了。”
    这一听就是好意头,几个女孩激动的行礼:“奴婢谢女郎赐名。”
    六个女孩子被单独安排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并不与普通女使在一处,这是之前就定好了的,她们过来并不做普通活计,为了不惹人眼单独放个小院子也方便。
    时知每天都会花一个时辰教她们数学和科学常识基础,另外的时间时知让人带着他们继续学习认字、读书、算账。
    这件事在家主府并不算太过出奇,因为时知以前有教过她身边的女使,但她们早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虽然都识字可学习效果一般,因为相比学习这些“奇说怪论”,她们大概更愿意学习阮妈妈教的那些知识。
    时知失望之余也很理解,时代不同身份不同,这些女使家里都是世仆,从小的教育让她们早就有了根深蒂固的追求和价值观。
    于是时知就让阿茄阿葫培养她们,术业有专攻,在这个时代学习阮妈妈那些时知也没什么不好,起码对她们来说会更开心,这也算“服务型”人才。
    所以当她发现崔氏还有白雀这一类人时时知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什么暗谍刺探,她想到的是培养她需要的“实业型”人才。
    时知并不觉得想学内宅里用的学识有什么不对,环境造就人才,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教的东西在当下的确作用不大,就连她自己现在也不敢保证以后一定有大用。
    原来时知的数学课一开始还是很有市场的,没看阿秋就是她培养的吗?算账理事在这个时代也很有用,所以就连阿茄阿葫阿秋也会听一下,“九九乘法表”已经是每个院子里女使都会背的了。
    可到了后面……一言难尽,时知也就不再浪费时间了,她明白自己太心急,所以才静下心来去整理教材,教学也是要有规划。
    这一次时知的教学还算顺利,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反而更好教一些,毕竟都是很聪明听话的孩子。
    “阿葫,给阿勤她们每七日加一份儿甜食果子的份例,从我的私账上出。”爱学习不让老师操心的孩子必须得奖励!
    白雀让手下的死士灵猴和飞鹞保护时知,平日里上完文化课,这六个女孩子还要暗地里接受这二人的一些训练,在家主府住下后她们活动范围暂时只能在一个小院子里,时知也只能用甜食给她们带去一点快乐了。
    崔教授的麦子今年顺利收获了,时知暂停教学去农庄帮着崔教授一起记录数据。
    正当崔氏又一次和外界兑换“福种”时,一个消息传来让时知和崔教授都有些懵。
    新帝给自己的嫡长子订亲了,女方也是崔氏女,不过不是大祖房的时知是崔家小祖房的嫡女。
    这事儿其实说到底是皇帝和崔氏小祖房的事儿,原本崔教授和时知做为“同族”只是被告知一声而已。
    然而时知想到原著里男主和女主关系曾经一度紧张,问题就是男主后期为了得到更多世家的支持不断拉拢顶级世家,崔氏小祖房的嫡女还差点成了男主的“平妻”,虽说最后没成但这也让女主好一阵恼火。
    时知当初还嘀咕就男主和他身边人这个行事作风,要是单纯的言情文分分钟她都想让“男配”上位了,整个一个“大猪蹄子”!也是从这个情节开始时知一下子失去很大的阅读兴趣跳章节跳的更欢脱了。
    这小祖房还真挺能“钻研”,虽说这次订婚的不是原著那个,可时知总感觉以后还有的是好戏看,毕竟崔家的女儿并不少,“鸡蛋不放同一个篮子”是世家的生存法则之一,只是可怜了这些无辜被卷入利益博弈的女孩子了。
    就在时知默默吐槽时,紧接着又来了一封信,一封从桐州州府济阳城来的信。
    知微书院的山长病重了,他打算辞职,鉴于崔氏大祖房在知微书院的特殊地位,辞职前要先和大祖房打个招呼。
    这两封信凑到一起,时知和崔教授就有些犯嘀咕了,没别的意思,主要是知微书院它不是一般的书院。
    它背后代表的政治色彩太浓烈了,这让崔氏大祖房的当家人不能不慎重考虑啊!
    大良建国后“科举制”渐渐取代了“举荐制”,表面上是世家与寒门的利益争夺其实是世家和皇权的斗争。
    如今朝中官员有六成是科举选官入职,但科举入职的官员有七成来自大大小小的世家。
    文化垄断的在这片土地已有千年,游戏规则改变了,世家立马改变了策略,他们在自己的地盘扶持出大大小小的各种书院,知微书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崔氏大祖房主持建立的。
    它成立的目的很明确,收拢各种人才为世家子弟服务,打赢这场教育文化战争和政治资源争夺战。
    原本书院成立之初,只有顶级世家只有崔氏六房一知微书院的支持者和资助者,后来荥阳郑氏与范阳卢氏支持那两所书院因各种衰落后也开始转而支持知微书院。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场账是世家打赢了,因为科举制的官员大多还出自世家子弟。
    然而有些东西还是不一样了。
    几百年前寒门子弟哪怕做官也要投入世家门下,可如今只要读书好就有机会,世家终究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做为世家势力代表知微书院就显得更重要了,原本崔教授和时知没打算掺合这里面的事,毕竟大祖房朝堂上的人才凋零,现在读书的子弟是不少可离他们出头还早着呢。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知微书院山长要退下来,那大祖房就必须得有应对,尤其是在崔氏即大概率将要出个太子妃的时候,更得谨慎了。
    崔教授和时知讨论了许久终于定下了对策,济阳城是必须要去一趟的了。
    百年前文化中心是在北方,可随着朝廷扶持海外商业的举动,经济中心南迁了一部分,南方的寒门崛起了他们或许文化底蕴不如老牌世家但财力却渐渐追上来了。
    江南十几个豪族就是这几十年起来的,他们除了让自己的子弟读书同时扶持寒门的读书人,英才书院的大部分学生就来自豪族和寒门。
    世家还在努力控制着朝局,但北方寒门中的文人却被更开放更活跃的南方吸引了,再加上有扬子江这个天堑为屏障,江南少战乱,文风渐渐竟然压过了北方。
    大良前几任皇帝都有扶持南方寒门与豪族的举动,比如给英才书院为代表的南方书院御赐各种荣誉,每年还拨款资助寒门读书人,北方书院就很少有这些待遇。
    再比如把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变成南方人的专属,世家除了偶尔分点汤,这一块根本插不进手。
    近十年,南方除了英才书院其他书院也渐渐崛起,可北方专收世家子弟的学院却渐渐衰落,如果不是世家子弟除了书院还有家学和能单独拜大儒为师的教育资源,如今科举为官的胜利者是谁还不一定呢。
    曾经桐州算是北方文风盛行的文化中心之一,虽然这些年因为北方动乱文人南迁较多,知微书院仍旧保持着北方第一书院的地位。
    知微书院能和南方的英才书院并称“南北”大书院这离不开顶级世家的支持。
    时知和崔教授虽然穿成了世家子弟但骨子里并不看好也不待见世家文化垄断的行为,但这次去济阳城其实是想找人接“棒”。
    祖孙二人都不愿意继续参与这场争斗,更何况如果未来真的要天下大乱那么清河也不会是一方净土,他们最急迫的是如何在这场混乱里有足够的筹码生存,那时候这些文化教育和朝堂政治斗争都不是最迫切的事。
    可崔氏大祖房利益却不是他们俩可以完全代表的,所以商量了半天打算把这个事扔给感兴趣的人去做好了。
    崔教授和时知甚至有些羡慕太原王氏了,势力逐渐南迁,也没有像崔氏一样扛起斗争的大旗,而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在江南扶持起个宁江书院,虽说也是以收世家子弟为主,但它也不排斥寒门入学,把“和而不同”的中庸之道发挥的淋漓尽致。
    虽说比不上英才书院的影响但现如今也是江南数一数二的书院,在江南那种文风盛行的地方这很不容易了。
    崔氏大祖房不再抗大旗,但其他五房应该是很愿意抗的,要不是书院是当初大祖房的家主出钱建的,又在大祖房势力的地盘上,他们早就抢过去了。
    可这些年动作也一直没停,书院的副山长崔博就是出自小祖房的嫡脉。
    百年前的知微书院山长是崔氏大祖房说了算,毕竟是人家出钱建的,到后来别的世家也参与知微书院影响力慢慢扩大,就变成了世家们的投票。
    崔氏大祖房原本强盛时与其他五房关系还不错,利益也大体一致,所以崔氏拥有六票投票权,这是大祖房以创立者身份争取来的。
    后面加入的卢氏、郑氏因为参与太晚就和其他几个早期参与者二等世家一样只有一票。
    大祖房除了有投票权还有一票否决权,当然了山长不是年年选,一二十年选一次的活动,大祖房这否决权其实都没用到过,因为二十年前大祖房还没衰落至此,在知微书院的影响力比其他几个世家加起来都厉害的多。
    可如今就很微妙了,大祖房甚至都已经把自己的势力撤出长安了,那原本是为了争夺政治资源的书院还能让他继续控制吗?
    第27章 .颓势崔家现任家主和未来……
    如果可以,崔家现任家主和未来家主都想表示:我们不想,我们不配,你们以后随意哈。
    原本应该崔教授亲自来一趟的,但不说崔教授要忙着推广麦子没时间,就算他有时间这次他也不方便过来。
    因为这次“放权”的借口是“老迈病弱”无心理事,为了表示真诚一点,只能由时知这个继承人亲自来一趟了。
    毕竟大祖房其他人还是很看重这块利益和荣誉的,崔教授要是只写封信表示他不参与了,不说其他世家怎么想,光是族人也不能同意。
    时知出发前,崔教授把族老们聚在一起开了个会,除了把知微书院要换山长的事说了,同时也说了皇长子和小祖房嫡女订婚的事。
    大祖房衰落不是一天两天,族老们再不想承认也明白如今大祖房于知微书院的地位不过是挂名罢了。
    没有人才就等于没有后续力量,那你又有什么资格去做为世家的代表去掌握这部分资源?
    靠名望?别搞笑了,几大顶级世家哪个又比崔氏差了?
    更何况大祖房如今是崔氏垫底的,要不是其他五房撑着名头,单单大祖房一脉的实力早就掉出顶级世家的行列了。
    “约束子弟勤学上进,要是有好苗子,老夫亲自给他们写推荐信,不管是大儒也好,书院也罢,只要本事到了都不会委屈他们的。”做为家主崔教授做出了保证。
    趁着族老们心里也憋着一口气,崔教授又打了份鸡血,让大家回家督促儿孙上进,属于大祖房的荣耀和资源他们早晚会拿回来的!
    “投票”会议还有半个月才举行,几大世家都派了嫡枝中有地位的人代表家主投票,毕竟除了大祖房别人家都离得太远,你总不能让人家家主放下家里或者朝廷的大事跑来这里吧?
    别的家族也不会让家主亲自到知微书院选山长,崔氏大祖房这一次也不适合让家主去,毕竟他们不是去投票而是去“放权”的。
    那么大祖房的代表时知去最合适,虽然她的年纪代表她还没有能力和阅历承担这么重要的事情,但正因为这样才能切到好处提现大祖房的“重视而又无奈的放弃”。
    时知这次出门没有轻装简行,她按照世家女的排场带足了人手才由崔和亲自队往济阳城出发。
    大祖房虽然要放弃知微书院,但并不能太过示弱,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太复杂,时知也很有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