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 太子殿下她要了 > 太子殿下她要了 第4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太子殿下她要了 第40节

    啧!
    用过午膳小做歇息后,昌升县的县令便带着官员浩浩荡荡地来了客栈,恭迎着燕煜一行人前去查看祥瑞诞生之处。
    去的是昌升县的县衙。
    其实县衙并非祥瑞的真正诞生之处,而是昌升县县令号称亲眼看见祥瑞之处。
    昌升县上报的祥瑞是七彩祥云。
    县令号称三月初六上午巳时,他到县衙正准备开始一日的公务,忽地就见天边飘来了七彩祥云。
    “那朵七彩祥云如同神仙驾云般从东方而升,漫天霞彩如登仙境。下官从未见过如此祥瑞,领着县衙一众官员驻足观看,待回过神来,竟然已过了一个时辰……”县令一脸陶醉地指着阴沉沉的天边滔滔不绝,仿佛这样便能让口中画面再现一般眉飞色舞。
    殷语站在人后,瞅了瞅天空:看天色应该是快要下雨了。
    就在她接过季宗递来备好的伞撑开时——
    一滴,两滴,三四滴豆大的雨珠从天而降,落在了仰面歌颂的昌升县县令的脸上。
    县令略尴尬地抹了把脸,转头看去,就见燕煜站在伞下,神情莫测地看着他。
    “殿下,”他忙弓着腰道,“七彩祥云之祥瑞除了下官之外,昌升县有不少百姓都亲眼所见,您若是想要详细了解,下官可以让当日亲见的百姓来衙门里给您描绘下当时的情景。”
    “不必。”燕煜抬手,“本宫出去走走。”
    昌升县县令自是不敢说不,悄悄地抬起头与刘大人对视了一眼,恭送燕煜一行人出了县衙。
    燕煜在街上缓步走着,不时听季宗跟百姓询问当日七彩祥云之事,面无表情。
    身后众官员则人人一副欢庆的神色。
    昌升县这样的小地方,若不是生了七彩祥云的祥瑞,怕是数十年也不会遇上一国储君前来探视!
    沿街的百姓更是个个翘首望着燕煜,被他的天人之姿震得久久回不过神来。
    燕煜甚是有耐心。
    从街头走到巷尾,打量着民生百态,丝毫不见疲态。
    待到了街尾,他抬手道:“本宫再走走,诸位先散了罢。”
    众官员互视一眼,自是应声退下。
    待人走远,季宗拧起眉头:“殿下,属下这一路问下来,几乎人人都道见过那七彩祥云,且描述与张县令完全一致。”
    “而且,咱们早上派去附近村子里打听回来的消息亦是如此,人人的描述都是一样的。”
    昌升县出现过七彩祥云的祥瑞的事情,看起来是真有其事。
    燕煜嘴角微扯:“正是因为人人的描述都一样,才是问题所在。”
    他面无表情地缓步走着,凝神沉思。
    殷语看着燕煜的背影,又瞅了眼愁眉苦脸的季宗,不由伸手将袖笼中的龟甲摸了出来。
    片刻后。
    “殿下,不若咱们往县城东南方向去看看?”她唤住了燕煜,扬起水漾漾的眸子,“或许会另有所得?”
    愁眉不展的季宗登时眼睛一亮,警惕地左右观望了一下,小声问殷语:“殷大姑娘,这可是你算出来的?”
    殷语觑他一眼,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破解此局的机会在东南方,但具体是什么,我暂时不知。”
    “殿下,那咱们要不往东南方走走?”
    上一回马厩起火之事殷语算得奇准,季宗对她的卜算能力颇是信任,不由巴巴地望向燕煜。
    燕煜沉默片刻,丢了季宗一个眼神,再看向殷语:“带路。”
    三人换了方向,沿着巷道慢慢前行。
    看似漫无目的,但却渐渐地离开了人多的街市,走入了稍显安静的民居里弄中。
    季宗偶尔会拉住见到的行人问一声祥瑞之事,得到的回答依旧不出意料。
    走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忽地不远处的巷子里响起了吵闹声。
    三人走了过去,就见一处人家的侧门前,一个管事嬷嬷正带着两名婢子推搡着一名妇人出门。
    妇人神情激动地抗辩着什么。
    周遭围了不少人,指指点点,不时能听见诸如‘不守妇道’‘县令都已经审过案子了’之类的话。
    许是因为妇人嚷得厉害,管事嬷嬷索性让人取了扫帚赶人,厉声呵斥后转身砰地把门关上了。
    妇人颓丧潦倒地坐在地上,嘤嘤呜呜地哭泣。
    围观百姓见没什么看头,纷纷散去。
    过了好一阵子,那妇人才跌跌撞撞地爬了起来,掩面离开了。
    “殿下,”殷语看着从他们身边走过的失魂落魄的妇人一眼,对燕煜道,“小的去看看那妇人。”
    燕煜颔首,与季宗转身闪入了巷道。
    殷语跟在那妇人身后走了一段,就见那妇人似乎不堪情绪的重负,躲入了一条弄子里,挨着墙壁缓缓坐下,又哭了起来。
    “大姐,”殷语走上前蹲下,取了帕子递了过去,“给。”
    妇人抬起模糊的泪眼,怔怔地接过帕子擦了擦眼角:“多、多谢。”
    “不用客气。”殷语看向那妇人,“大姐,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发生了什么事?”
    “你……不是昌升县的人吗?”妇人愣了一瞬,见殷语点头,忽地自嘲一笑,“难怪了。若小兄弟是这里的人,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或许是因为积攒了太多的压力,满心冤屈却又求诉无门,望着殷语单纯诚挚的双眼,那妇人抹着眼泪将事情道了出来。
    “我也不是昌升县人,家住惠水县。”妇人缓缓道,“家父是教书先生,家中妹妹三年前嫁来了昌升县,就是刚才赶我出来的卢家。”
    不远处巷角的墙头上,燕煜正神色深邃地凝视着一脸乖巧倾听故事的殷语。
    耳边是趴在墙上季宗的好奇声:“殿下,您说这妇人跟昌升县的祥瑞会有什么干系?”
    第50章 她就知道殿下最是大方
    “妹妹嫁到卢家两年未有所出,去年给妹夫纳了一门妾室。”那妇人迟疑了片刻,一咬牙道,“这事我本不该传扬,可他们卢家实在是欺人太甚!一个月前妹妹给我写的信中说到她发现新纳的妾室与卢家的三少爷有染,妹妹素来心软,被那妾室哭着求了一夜,踌躇着不知该不该将事情告知夫婿。”
    妇人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因为家中事忙,当时妇人只回信让妹妹得饶人处且饶人,毕竟这种事情一旦揭穿,那妾室定是活不了的。”
    “可谁曾想,那妾室竟然与卢家三少爷勾结,灌醉了妇人的妹妹,制造了妇人妹妹与府里管事同屋的假象,甚至让人抓|奸在场……”
    “妇人等了小半月不见妹妹有回音,本打算三月初五那日来昌升县探望妹妹,可家里临时有事,只得三月初六才赶过来。”
    “哪知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卢家的人竟然将妇人妹妹告去了官府,县衙一大早审了案子,就将妇人的妹妹推进河里浸了猪笼……”
    那妇人终是没忍住大哭起来。
    殷语心头一跳,却是没急着追问。
    只待妇人情绪平静些许后,才问道:“大姐,你今日过来是讨个公道吗?”
    那妇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父亲得知了妹妹的消息,一气之下就病倒了,昨天终是没扛住去了……”她双眼又溢满了泪,“父亲临死前抓着妇人的手,说是一定要替妹妹讨回公道,不然他老人家死不瞑目。”
    “卢家仗势欺人,妇人刚才找上门,他们压根不听妇人所言就将妇人赶了出来。”
    “那你接下来怎么打算?”殷语见她手里的帕子湿透了,又递了个帕子过去。
    妇人感激地接过帕子,擦了擦眼角:“妇人要去官府击鼓鸣冤,就算是拼了这条命,也要为妹妹讨个公道。”
    殷语安抚:“大姐别急,兴许我可以帮上些忙。”
    妇人愣了愣,定定地看着殷语苦笑地摇了摇头:“小兄弟,多谢了。只是这事太难……”
    “大姐,”殷语问道,“惠水县离昌升县并不算远,你三月初六那日赶来昌升县时是什么时辰?”
    “妇人挂心着妹妹,三月初六那日天没亮就出了门,还没到巳末就到了。”妇人回忆着,“妇人刚到城外,就见许多人围在河边,一打听竟然说是城里卢家有妇人不守妇道,被县令判了浸猪笼……”
    她擦着泪,“彼时妇人还以为是那妾室的事被告了官,走过去看时人已经沉了河,一问才知道被浸猪笼的是妇人的妹妹……”
    “按理说审案到行刑需要不少时间,县衙平日巳初开衙,怎会巳末就将人给沉了河?”殷语疑惑。
    妇人应道:“妇人当日也问过这个问题,只听说那日县衙提前开了门,辰中就开始审了案子,应是卢家走了关系。”
    殷语眉心一跳:“大姐,你手上可有什么证据?”
    “妇人只有妹妹月前寄来的信。”妇人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旁的就什么都没有了。”
    殷语接过信浏览了一遍,把书信递还给妇人:“大姐,你且先回惠水县,这事情我定会替你讨回公道。”
    那妇人本还迟疑,殷语劝道:“大姐,你手上证据不足,就算击鼓鸣冤也未必能够得县衙受理。要还你妹妹公道,还需得从卢家下手。不若你还是先回惠水县,过段时间再来昌升县看看。”
    听了殷语的话,那妇人终是离开了昌升县。
    燕煜和季宗缓步从一侧巷道走了出来,殷语迎了过去:“殿下,三月初六那日辰中张县令就已开衙审案,巳中左右衙门将犯人押到城外行浸猪笼之刑。”
    “而张县令早前说的是巳时到县衙时看见七彩祥云,带领县衙官员观看了近一个时辰的祥瑞,这分明是撒谎。”
    燕煜凝她一眼,眸心含着赞赏之色。
    殷语顿时咧开了嘴,扬着脸儿求赞许:“殿下,小的是不是特别厉害?”
    “嗯。”
    那双璀璨的眸子太过晶亮,宛若盛满了满天星辰一般,让燕煜无端心头一跳。
    他低低地应了一声,转身往外走去。
    “哎,殿下!”殷语忙小步追上,“咱们现在去哪里?”
    “回客栈。”燕煜放慢脚步。
    季宗跟在后头,手里攥着一张银票,不知道这个时候给出去会不会打扰了殿下和殷大姑娘之间的美好气氛。
    直到一路跟着回了客栈,他才觑着没人的时候把银票塞给了殷语。
    “季大哥,这是什么?”殷语接过银票一看,面值一百两。
    季宗憨憨一笑,举起一个手指声音压低:“姑娘神算,真真是厉害!”
    殷语眉眼含笑道了谢,把银票塞进袖笼里。
    她就说太子殿下是个大好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