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 重生八零小农女 > 第11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2节

    “两天,才两天,王主任介绍的生意,社区要举行运动会,所有的运动服都包给我做了。”杨珍秀兴奋的言语中,透着急躁,“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也不知道做不做得完!”边说着,抹了下嘴又准备扑到案板上去。
    “喂,你这是不要命了吧,好歹也休息一下啊!有活做是好事,可别把身体熬垮了。”刘爱英不赞成的蹙起了眉头。
    “没办法啊,时间紧,两百多套运动服呢,眼看着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可不能耽搁在我这里赶不出来。”杨珍秀吃了东西,似乎浑身又有使不完的力气。
    相较于前几天的清闲,她更享受这样的忙碌。店铺开起来了,没生意上门才叫急人呢。
    这单生意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纯属意外。
    原本县运动会的服装是委托给百货公司代为采购的,只是这事临时出了岔子,市里的服装工厂嫌订单数量太小一直束之高阁,把他们的订单给忘记了,等去取货时才发现,可再现赶已经赶制不出来了,工厂的货期排得太满,根本抽不出空来。
    最后由社区的王主任牵线搭桥,这批衣服就落到了‘珍秀时装店’来完成。所幸市里的服装厂自知理亏,抽空把面料裁制成了裁片,杨珍秀要做的就是把裁片缝制起来,做成成衣就好。
    虽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给出的时间实在紧凑,运动会就在六天之后,而运动会所需要的运动服不可能等开幕了还没完工。所以留给杨珍秀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五天了。
    眼看着过去了两天,铺子里却还有大半的运动服还是裁片,杨珍秀拼命的劲头可想而知了。
    刘爱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再劝她休息的话就没法说了。她在心里暗暗计算了一下,照杨珍秀这个进度,三天之后能完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那到时候拿不拿得到工钱不好说,就是造成的后果,她也承担不起。
    二话没说,她挽了衣袖就坐到了缝纫机前。以前她就是在这间缝纫社里帮着打下手,在裁剪方面还很生疏,但锁边、车缝,以及熨烫都没有问题。
    杨珍秀忙得昏天黑地,就怕交不了货,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她看到刘爱英的举动,也没有说客套话,只是感激的朝着刘爱英笑了笑。
    两个人的效率确实是一个人无法比拟的,有了刘爱英的参与,两人分工合作,一个专门负责锁边,一个车缝,自发的形成了最简短的流水线。这样创造出来的效率绝对大于一加一等于二。
    到夜里十多点的时候,刘爱英强硬的要求杨珍秀去休息,“铁打的人也撑不住,再说你疲劳作业,根本也谈不上效率,今天做的也不少了,大不了明天我还来帮你,现在你赶紧的去睡。”
    杨珍秀看着这几个小时赶制出来的衣服,堆积在案板中间,已经有了不小规模的一堆,数量确实不少,虽然比起总数,还是差得太多。
    但她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只是让刘爱英给自己帮忙,心里过意不去,“爱英姐,想不到你的手这么快啊,你不做裁缝着实可惜了。不过你也有一大摊的生意要忙,明天就不用过来了吧。”
    “我也觉得我不做裁缝可惜!做了这么久的豆腐生意,我还是觉得在缝纫社打杂那会儿最轻松。”刘爱英看了看自己的劳动成果,颇为开心,好久没做过了,现在上手也没有生疏,“我那生意现在也不怎么忙,明天过来帮你,你早些睡,一定能赶得及交货的。”
    提到自己的生意,刘爱英有些黯然,原本想过来散散心的,不料杨珍秀这里这么忙,不过杨珍秀的生意能这么好,她也替她开心得很。
    连着三天,刘爱英下午就过来帮杨珍秀干活,这大大的缓解了杨珍秀的劳动强度。
    看着一件一件的运动服从自己的手底下成形,熨烫包装好,刘爱英也很有成就感。做豆腐遇到瓶颈的阴霾心情像被打散了一般,她以前就对缝制东西很感兴趣,家里的窗帘、被单都是出自自己之手,而且还帮女儿李婉做过很多可爱的玩具娃娃。
    在帮杨珍秀赶工的这期间,她似乎对缝纫又有了新的认识。
    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或许比做豆腐要好?这个念头便不自觉的出现在心头。
    正文 第142章销路
    在杨珍秀与刘爱英,天昏地暗的忙着加班加点的时候,杨家村的杨老倌,心情也不轻松。
    自从家里种上了什么蘑菇大棚,他的心就没有一刻落到实处过。
    一天天的盯着看棚里的蘑菇袋,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蘑菇的变化,有好几次被突然的变故吓得提心吊胆。好在常技术员还算尽心尽责,每回都是有惊无险的渡过去了。
    可是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多月饱受煎熬的日子,即使是现在眼看着大棚里,刚刚崭露头角的小菇蕾长成欣欣向荣,常技术员一个劲儿的在他面前说种植得很成功,但他的心情也并没有放轻松。
    到底这些蘑菇长成了要卖给谁呢?
    投入了那么多的本钱,收得回来吗?
    这些两个问题像理不清的线团,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其实这两个问题,说白了也就是一个,那就是担心销路!
    眼看着到了草长莺飞、布谷鸟鸣叫、春耕播种的日子,村里大家伙儿都开始在田地里忙碌起来,而他家即将收获的、不知道卖给谁的蘑菇,简直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而等着看笑话的人还不少。
    杨老倌在蘑菇大棚旁,默默抽烟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这一天,他实在没能忍住拦住了常胜。
    “常技术员,你看这……蘑菇眼看着就成熟了,到底是要卖给谁呢?”
    常胜被这句话问得明显一愣,卖,卖给谁?他也不知道啊!常胜就是一个满腔热血的技术男。若问他怎样种蘑菇?他能回答得头头是道。他的理想就是,利用他已经掌握的技术,想办法扩大蘑菇的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至于卖给谁、怎样盈利?他哪里知道!
    “这……”
    “爷爷,这事儿您就不用担心了,咱家种蘑菇,可是得到县里、乡里干部支持的,到时候自然有人收购。”一旁的杨梅忙接过话头解了常胜的围。
    杨梅说完又对常胜使了个眼色。“是啊,杨大爷,您家种植蘑菇大棚,上面可都是支持的,自然不用您操心这销路的事儿。”常胜会意忙顺着杨梅的话说,但他说这话底气有些不足。
    当初推广大棚种植蘑菇的时候,上面是说了大力支持,可并没有提到销售的事情。
    他现在这样对杨老倌说,会不会有些过分呢?
    杨梅给他传递了一个安心的暗示,便示意转移话题。随着蘑菇丰收在即,其实杨梅也在考虑销售的事情。
    要知道现在可是一亩大棚的产出啊!一亩大棚一年可种45批,每批能收获45茬,光头一茬的产量,常胜就承诺过肯定能达到两千多斤呢。根本就不是他们在屋子里实验的小打小闹可比拟的。
    这上千斤的蘑菇,隔几天就有一茬,一下冲击临水县的市场,她也不知道,小小的邻水县城,有没有那么大的购买能力。
    尽管得到了常技术员的回答,杨老倌心里的那块石头还是没有完全落地,一天没见着钱,他心里一天悬得慌,他总觉得,这个回答有些敷衍。收棉花、收油菜籽有供销社,但谁也没有见过政府还有收蘑菇的部门啊。
    可既然常技术员都这么说了……就姑且信着吧。
    打发了杨老倌,常胜的心里也很没有底。这个蘑菇种植试验田,是他挑头办起来的,现在蘑菇是种出来了,但如果不能卖出去,不能给杨梅家带来利益,他还是有不可推却的负罪感,而且他所掌握的蘑菇种植技术也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
    “杨梅,你们打算怎么销售?”实在没忍不住,他向杨梅打听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常技术员不用操心,这事儿我早就想过了,星期六我就要去县城。城里不是有蔬菜公司吗?他管得就是市民们吃菜的事儿!咱们的蘑菇种出来正好就卖给他们,这不跟政府收购是一回事吗?我并没有说错啊。”
    常胜眼睛一亮,“可不!”他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自己面前的小女孩,这几个月倒长了些个头,但还是瘦削得很。
    有时候他不得不感叹一句。杨梅,这哪里是个小孩子呀?懂得比他还多。刚才杨大伯说的突然,他还真一下没反应过来,有点被问住了,现在回过神来,可不是杨梅说的那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