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 重生八零小农女 > 第9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6节

    那铺子的情况,于婆婆问了不下十遍,说过的话杨梅都能背诵出来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真的困到不行,杨梅还是很乐意陪老人家说说话的。这样有人牵挂的气氛很温馨,也很让人流连。
    第二天天色还没有大亮,杨梅就被叫了起来。今天上县城的只有她和杨珍秀,乔云那里蘑菇长得没那么快,割第二茬还得再等一到两天。
    多了一个杨珍秀,再搭供销社李师傅的拖拉机就不好意思了,杨老倌起了个大早,把杨珍秀和梅儿准备带到县城去的被子铺盖放在独轮车上,再把穿得圆圆滚滚的杨梅包裹在里面。
    冬天的早上怪冷的,即使没有下雪,那并不强烈的北风吹打在脸上,仍像刀子一样的刮得人皮肤生痛。
    杨梅就是这样藏在被子里被杨老倌用独轮车推着向红星镇走去的,杨珍秀用宽大的围巾包裹住头脸,背着她做衣服常用的剪刀尺子这些工具。
    临出门的时候乔云和四毛也出来送行,结果被于婆婆一通赶,把人给赶到屋里去了。
    两个少年一边走,一边回头冲杨梅叫道,“明天我们就上城里找你去啊!”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杨梅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再回想起前世那些冰冷的冬天,往往都是她一个人独来独往。
    说起来,她已经有很久没有再去回忆前世的点滴,那些曾经以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苦难,似乎并没有那么让人难以忘记。
    她们已经走出了老远,仍旧可以看到于婆婆顶着花白的头发,迎着风站在外面,目不转睛的望着她们远去的方向。
    “爷,回去跟我奶说,过年的时候我跟妈妈就回来了,有我在,我妈肯定没事的。”
    “嗯。”杨老倌听了这话,竟出奇的放了心。
    一个小孩子保证照顾好自己的妈妈,结果还真有人放心了,这种场面实在有些诡异,可当事人谁都没有发觉有什么不对劲!杨梅便咧开嘴无声的笑了笑。
    正文 第121章安家
    杨梅领着杨珍秀背着行李,直奔缝纫社,铺面的钥匙可都在她的兜里揣着呢,刘爱英不过是她找的一块比较好用的挡箭牌而已。
    缝纫社有两间铺面,是临水县中城区街道办的集体产业。原本是一溜的围墙根,或许街道办看中了纺织厂这块的人流量,专门新起的两间平房,背靠着印刷厂。
    这两间平房里非常难得的带有独立的厕所和厨房,除了炊具没有,其它一应俱全,连灶台案板都有,墙面上还有嵌入式的碗柜,生活上很方便。
    至于住的地方就有些不大方便了,这里就是两间的通间,睡觉的地方可没有,不过这并不算是难事。缝纫社别的没有,布头倒多的是,现在蒙在缝纫机上的遮尘布扯下来一挂,就能形成一个私密的空间,晚上把案板挪到里面铺上被褥就能当床睡。
    只是条件目前来看有些艰苦,等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淘张床过来。杨梅边琢磨着这里的摆设,边盘算着要添置的东西,而杨珍秀那边已经开始动手打扫卫生了。
    空了大半年,即使关着门,那一层的灰积累下来,也是很可观的,随着杨珍秀扫帚的挥动,一团团的浓烟升腾而已。“妈你先忙着,我出去透透气!”
    杨珍秀看了看屋里自己造成的效果,又看了看外边人来人往的街道,有些不放心,可屋子里她都是洒了水才打扫的,灰尘实在太多,压制不住。“好吧,梅儿你可别走远了啊!”
    老杨家,包括杨珍秀在内的所有人对杨梅的态度都很奇怪,有时候商量起事情来,完全像对待大人一样有商有量,但有时候大家又都自动的把她归纳为需要照顾的孩子之列,做什么都不放心。
    杨梅飞快的应了一声,转身就跑了。正好趁着这个空档把厨房里要用的东西买回来,杨珍秀对临水县城的熟悉程度是绝对比不上她的。
    什么都能留着等杨珍秀自己慢慢买,但炊具不能等,自从早上出门吃过早饭,她们娘儿俩到现在还空着肚子呢。
    杨梅顺手摸了摸自己棉衣内鼓鼓囊囊的内袋,至于买东西要花的钱,她倒是半点不担心。
    想起杨珍秀身上带着钱时,那一副不自在的模样,就差没明着告诉小偷她在衣兜里藏了钱,还不少!杨梅实在不放心,才提议把钱藏在她的身上,毕竟年纪小,谁也猜不到她身上会有钱。
    正所谓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出奇不意才保险。最终杨珍秀采纳了她的建议,现在全部的家当都在杨梅身上带着。
    其实说是全部的当家,也不过一百八十五块钱而已。
    对于老杨这全部的家底是这个数目,杨梅是怀疑的。总共家里就那么几项收入来源,随便算一算,都能知道有多少收入。出栏卖给食品公司的那头订购猪就给了三十块钱,杀了年猪卖给杨传明和黑妹子家三分之二的猪肉,也收到了五十块,光这两项就有八十块了,那家里四亩地的棉花才收入一百块?
    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对的。但她一点都不怀疑于婆婆的话,她说这是老杨家全部的家当那就没有错,现在家里除了于婆婆最后留下来的准备给四毛和她交学费的二十块钱,再多一分也拿不出来了。
    想想其它的钱不明的去向,杨梅都不用猜,除了资助大毛买拖拉机,大房还有什么由头向于婆婆要钱?
    总之,她跟杨珍秀母女俩分出来过就对了!
    缝纫社距离临水县的百货公司并没多远,沿着纺织厂工人下班的街道直行,到第一个十字路口右转再走不过百来米就是了。
    这时候的临水百货公司绝对处于县城的正中心。是处于十字路口的一栋四层砖混结构的楼房,从一楼到四楼,有室外楼梯曲折向上,顺便这个楼梯还连接着临水县城唯一的一座人行天桥。
    环形的天桥横跨在十字路上方,连通四个方向。此时,甚至在往后天桥被拆除了的好多年里,临水人都习惯称呼这里用‘天桥’。
    即使是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1980年,天桥这里也是热闹非凡。特别是年关将近,市民们争相出来采买过年用品,百货公司的顾客们,基本上占满了整个十字路口,好在这年头汽车还不那么流行,人流还不至于造成拥堵。
    杨梅仗着自己身材矮小,很轻易的就钻了进去。
    当务之急铺子里最缺煤灶。城里不可能烧柴,生火做饭都是用煤。那种生铁铸造的藕煤灶是与特制的藕煤配套使用的。
    杨梅第一时间逛的是生资部,在那里挑选了一只中号的煤灶,买了五十个藕煤块。配齐了与之相衬的小号铁锅、锅盖以及锅铲,碗筷盘盏各买了一些,总共算下来花去了二十一块钱。
    接着再买了些米、油、盐,以及姜蒜等几样基本的调料,别的都没敢买。即使这样节省,最后还是又不见了十块钱。
    这还没有开门做生意,家当就少了三十一块,挣钱不易,花钱倒是快,杨梅心痛的摇了摇头,赚钱的事真的已经迫在眉睫了。
    不过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不然让杨珍秀来买,还不知道能买几样回去,她没有在城里生活的经历,做什么事都还一头雾水。
    买得多也有买得多的好处,请力士送回去一趟也就够了,自己还省事儿。不然凭杨梅的小胳膊小腿,什么也干不了还把自己累得要死。
    这年关时候,百货公司周围多的是拖板车的力士,他们专门靠帮人拉货跑腿为生,收费也不高,花上五毛钱,所有的东西负责给送到家里。
    杨珍秀看到杨梅指挥着人在门口卸货,很是吃了一惊。等厨房被东西塞满,样样井然有序,又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
    铺店里除了需要清尘,别的什么也没必要做大的改动,其实这会儿杨珍秀已经打扫干净了,正倚着门对杨梅翘首以待。没想到这孩子比自己考虑的都周到,厨房用具,生活用品全都买齐全了,点火就能做饭。
    杨珍秀在乡下是做惯饭菜的,可那都是土锅土灶,面对杨梅买回来的煤灶,有些无所适从,下不了手。
    好在杨梅打小最熟悉的就是这个炉灶,根本难不住她。
    寻了团破布条点火,架上几根干木柴,等火熊熊的燃烧起来后再把藕煤块放上去烧,只要底层燃烧起来,这个火就算点上了。
    用的时候拉开煤灶上的风门,藕煤块就呼啦啦的燃烧起来,比乡下的柴禾火温度更高。做完了饭菜不用的时候,只要关上风门,上面坐一铁水壶水,就能管一整夜不熄。这样既省煤又有热水用,是非常方便和实用的炊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